2018年5月24日 星期四

不要輕忽蕁麻疹!!!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蕁麻疹都是很常見的皮膚疾病,一般來說蕁麻疹分為"急性"以及"慢性"蕁麻疹兩種。
小朋友臉上有蕁麻疹,耳朵也有血管性水腫
  • 急性蕁麻疹:來得快也去得快,大多數在一天之內會消失,少部分可能會拖個兩三天。
  • 慢性蕁麻疹:往往反覆的發生,時間會超過六個禮拜。甚至有的人會反覆幾年都沒有好。

為什麼要區別急性跟慢性這兩種呢?因為主要發生的原因大不相同。而慢性蕁麻疹更不能輕忽,必須找出背後的疾病。

蕁麻疹會有什麼症狀?
會出現摸起來硬硬的、帶粉紅色的、發癢的,從皮膚表面稍微隆起的斑疹,而且常常會"抓到哪裡、癢到哪裡"。這些斑疹可能在幾個小時內消失,然後又從其他原本沒有疹子的地方出現。來去有如風一般,故又俗稱「風疹」
病患腿上有許多浮起的斑疹

有時這現象位於較深層部位的血管時,皮膚的腫脹會加厚,又稱「血管神經性水腫」,常見於嘴唇、眼皮和手腳掌。如不幸發生於喉嚨,病人可能會有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危及生命。若是曾經發生這種緊急狀況的人,之後可能身上要常備一支EpiPen來急救使用。
這位小朋友全身都長了典型的蕁麻疹
這種厲害的就要小心是否喉嚨也有血管性水腫

急性蕁麻疹常見原因:
最常見的原因為食物跟藥物。
避開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 食物:常見帶殼海鮮類食物、蛋白類、色素添加劑、防腐劑、過重調味品、巧克力、咖啡、堅果類、水果等等。
  • 藥物:各種藥物皆有可能,常見的是抗生素類阿斯匹靈止痛藥(非類固醇類的消炎藥)磺胺類藥物。

基本上第一線治療會使用第二代的抗組織胺(比較不會嗜睡)或合併短時間的類固醇。也要避免其它會使蕁麻疹惡化的因素如搔抓癢、洗熱水澡、緊身衣褲、戴項鍊、激烈運動、冷天吹電暖器致皮膚乾燥等。

慢性蕁麻疹常見原因:
慢性蕁麻疹通常不是食物過敏所引起的。通常找不到病因或誘因(佔30%)(idiopathic),但是有一些特殊的疾病必須要優先排除。

  • 自體免疫性疾病/血管炎:(佔30%)包括紅斑性狼瘡甲狀腺的疾病(自體免疫甲狀腺炎)、自體免疫性血管炎...
  • 慢性感染:(佔5%)包含肺炎、鼻竇炎、B型肝炎、C型肝炎、胃幽門螺旋桿菌、寄生蟲、黴菌、念珠菌感染,此原因常常會被忽略。近年來,國際間很關注慢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可能是慢性蕁麻疹的致病因子之一。所以可能會依據病史進行鼻竇、胸部X光、胃鏡、甲狀腺抗體、自體抗體的抽血檢查。
    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是致病原因之一


其他比較難找出來的原因包括物理性刺激(佔30%)(如冷熱、光、皮膚壓力的刺激)、劇烈運動、流汗、心情壓力情緒、賀爾蒙變化。有時候生活作息調正常,適度運動釋放壓力、緩解情緒,甚至不需要用藥就自然好了。

慢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基本上治療原則跟急性蕁麻疹一樣,第一線使用口服或是針劑的抗組織胺藥物,可以合併短時間的類固醇一起使用。但如果還是改善不佳,可以先考慮加大劑量(最多可以用到四倍的量)或是以下的治療方法:

  • 白三烯(leukotriene)拮抗劑:這個藥物就是用在氣喘控制上面的欣流。但目前為仿單標示外使用(off-label use.)
  • 適當補充維他命D:維他命D是很好的天然免疫調節劑,適度補充或許可以減緩病情。
  • 自體血液注射(Autologous whole blood injection):最早的研究認為自體血清皮膚測試(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 ASST)陽性的病人接受自體血液注射才有效。但是最新的研究指出血清測試結果陰性與陽性病人的治療成效沒有顯著差異。(參考文獻:Effectiveness of Autologous Whole-Blood Injections)
    因此針對比較頑固性的慢性蕁麻疹,可以嘗試自體血液注射。
    執行的方式為每周注射一次,整個療程需要2~3個月。一次抽血2.5~5cc打到屁股臀大肌上面。整個方式其實很像過敏體質的減敏治療副作用為局部的腫脹、瘀青,有可能暫時幾天局部出一些蕁麻疹。但是這些不會持續很久。如果有副作用的話,應該讓醫師知道,下次調整打血的劑量。而隨著療程的進行,有反應的人可以逐步降低抗組織胺的劑量,如果還是無效,那就要考慮下一步生物製劑。
  • 生物製劑/免疫抑制劑:包括Xolair® (omalizumab)(anti-IgE藥物)、環孢靈(cyclosporine A),此類藥物為最後線的治療。請交由專科醫師判斷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